中国旅游——餐后零食还是还魂汤

blog-image
漂亮的花海、别致的小镇民宿、热腾腾的温泉,大盘小碗的美食——放眼望去,各种旅游产品,排满了当今中国旅游的餐桌。 尽管旅游样式不可不谓丰富,旅游产品不可不谓繁多,但细细品尝后,却遗憾发现,它们大多只能充当人们的餐后零食——服务于游客浅层次的感官愉悦。

正因为如此,每当风吹草动、乍暖还寒,比如当前的疫情,可有可无的餐后零食就会被无情地从餐桌端下。

旅游需要作为一道重要的主食,参与到人们的正餐中,承担起服务于人根本性的使命——利用旅游所塑造的独特生活方式和产业方式,为人和社会的升级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为疲惫焦虑不安的现代社会和人群还魂。 社会变革所导致的社会需求的转型和升级,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已经为上述转变提供了相当的基础和条件。

但是,遗憾的是,当前中国旅游研究和实业开发者,大多投下巨资,仅仅满足于花花绿绿零食的打造,甚至以玩弄毫无实在价值的概念为荣——中国旅游的池塘上,漂浮着大片大片浮躁和肤浅的泡沫。

每一个旅游人必须明白,如果现代旅游不具备前述定位和功能价值,而仅仅作为点缀性的餐后零食,或最多作为一只效力短暂的镇痛剂或午夜街头的买醉,满足于让人片刻解脱(当然,这也是有益的)而药效过后病又重入膏肓的话,旅游及其产业,就永远难以登堂入室,进入现代社会和人的中心位置——中国旅游也就不会有阳光明媚的明天和未来。 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随时都会被风,甚至是一阵无名的微风不屑地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