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对于一个文旅项目,还是故宫,还是一个国家,其有无存在和被认可的可能,主要是看其有无,对现代和未来人与社会的建设性价值。
不知道我们的文旅项目或是故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是否清楚的揭示出了这个建设性价值以及作用机制?
如果没有,或是一本糊涂账,我想,无论主观想如何“自信”,也无法被现实社会所认可的。
不幸的是,我们当前的文旅理论和实践,在这个关键的问题上,基本是一本糊涂账。
由于这个关键的判定无法科学达成,现实中可以观察到,人们对于历史遗存物,基本是盲目的照单全收——这严重的导致一系列产业政策和产业实践的盲目性——要知道,除了历史学术价值外(这可以通过提取历史信息等方式收纳进博物馆实现),凡是对现代和未来人与社会没有建设性价值的历史遗存物,从现代的观点看,一般应当没有继续保存,尤其是开发的必要(可以大致归于所谓的“历史糟粕”)—这也就是过去所说的对历史的“去伪存真”。
而这些,都只能通过将历史遗存物还原到人类社会共性价值观和工具性体系中去实现。
而这是一个多科学的专业性很强的联合“手术”。